第24章 学术可以质疑,但不能嘲讽

  不知名山头,研究基地。

  “咚咚咚。”

  一阵敲门声响起,陆远起身开门,是华老。

  “陆工。”

  打了个招呼,华老笑了笑说道:“走,带你去‘可控核聚变’研究室去看一下。”

  “嗯。”陆远点头。

  刚才听到工作人员介绍,研究基地的核心在地下,陆远也非常的好奇。

  跟着华老,缓缓的走到研究基地的一个边角。

  这里的守卫很明显多了起来。

  刷脸后,陆远跟华老进入大门,里面是一个长长的走廊,大约走了500

  而ktx旁边,则是east核聚变装置,外形像机器蜘蛛,体型不ktx还要大上不少,高度达到了20多米。

  不过此时,这两大试验仪器,全部都被‘白色’材料给罩住了。

  陆远笑了笑,说道:“这里是被搁浅的‘可控核聚变’试验基地?”

  除了这个猜测,陆远想不到为啥这两个‘可控核聚变’试验仪器,会出现在这个地方。

  华老:“没错,这个基地1年前被搁浅了。”

  “失败了?”

  “没错。east,是我们华夏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,这个仪器耗费了200多亿的研究资金,但是最终的结果...”

  华老没有说完。

  确实,对于一个耗费高达200多亿资金的项目,失败很难让人接受。

  但是,科研就是这个样子。

  诗和远方很美,但是要承受住眼前的苟且。

  “陆工。”

  “陆工。”

  来来往往已经有很多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,看到陆远后分别打着招呼。

  这些已经忙碌起来的人员,大部分都是打杂的。

  都是各大名牌大学有些的‘博士生’。

  当然...不排除个别有些的‘研究生’。

  不过研究生,博士生在这里也没有分的这么细了。

  毕竟,都是来处理一些数据,跑腿的。

  数学成绩好的一些本科生也行,但是...一般轮不到本科生。

  “嗯。”

  陆远淡淡的笑了笑,点头回应。

  穿过这两个大家伙,二人来到了科研中心的最中央,那里有一个透明玻璃构成的研究室。

  此时,里面已经坐满了人。

  大大小小的科研人员,达到了数百人。

  看到陆远后,整个会议室安静了下来。

  毕竟,刚才的那一幕还留在众人的脑海里。

  陆远淡淡一笑,并不在意。

  他是来搞科研的,不是内斗的。

  他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:研发‘大型可控核聚变’装置。

  这种‘大型可控核聚变’装置,不是小型的。

  其装置难度、试验难度以及各种粒子碰撞数据,都会有些差距。

  但...只有这样的大型装置提供的能量,才对得起这几百亿研究经费的装置。

  站在会议室最中央,陆远淡淡的说道:“我知道各位对于我当这个总负责人或多或少有些不满。”

  “质疑我也正常,学术只有在质疑中方能不断的进步。”

  “不过,我要说的是:质疑可以,但是不能嘲讽。”

  “毕竟,我现在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,我有这个权利请你们离开。”

  陆远再一次的重申他是项目负责人的身份。

  虽然,他并不想用‘负责人’这个名头,压住众人。

  但是...跟在座的老教授、院士相比,他的资历确实太浅了。

  而,要让众人但是想要让众人乖乖的听话,这一步他必须要走。

  众多教授,这一次没有人说完。

  陆远看着众人笑了笑,将准备好的优盘,投影在ppt上,缓缓道:“项目的分组,我已经做好了,大家对照一下。”

  “至于项目,我的计划是这样的......”

  “.....其中ktx装备可以继续使用,不过对于一些参数需要改进一下。”

  “至于east装置,直接拆掉。”

  说完,陆远的目光看向众人。

  east装置,即全‘超导托卡马克’,跟陆远研发的‘托克马可装置’不同,他由超高真空室、纵场线圈、极向场线圈、内外冷屏、外真空杜瓦、支撑系统等六大部件组成。

  这个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最认可的装置之一。

  所以,陆远知道拆掉‘超导托卡马克’这个举动,肯定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。

  而...这个时候,就是最重要的讨论环节。

  当然,也可以称之为‘干架’环节。

  简单理解,看谁能谁能说服谁。

  果不其然。

  此时,整个会议室内顿时一片混乱。

  “拆掉east装置,那用什么方法试验。目前而言,‘托克马克装置’是全球iter理事(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)研究中,最先进最接近的方法。”

  “是啊,iter理事(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)最新研究的方向不走,我们走什么方向?”

  “不妥,大大的不妥。”

  “......”

  众人教授、院士议论纷纷,甚至有的差点‘撸起’袖子一副跟陆远‘干架’的样子。

  “陆工,我觉的这样不妥。”

  “east装置是iter理事经过数十年研究得来的一个方法,您现在就否定掉,总要给个原因吧。”

  这个时候,有教授忍不住直接站起来了。

  这个教授,正是在门口‘嘲讽’陆远的李国良。

  不过,经历过门口差点被‘开除’的事情后,李国良说话客气多了。

  陆远笑了笑,对于李国良态度上的转变,他很高兴。

  果然,杀鸡儆猴还是有用的。

  而,对于众人的质疑,他并不生气,相反他还很高兴。

  至少,这一点可以证明,这些老教授们都是一心为着项目。

  “李国良教授请坐,我一会就讲讲原因。”

  陆远示意李国良坐下,打开了一个文件夹说道:“east装置确实是iter理事数十年研究的成果,但是...”

  “你们知道,为何他并没有成功?”